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
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、列管换热器、管壳换热器、壳管式换热器、壳管换热器,关于管壳式换热器名称各种叫法都有,比较常见说法就是管壳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。管壳式换热器组成及优点: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、管束、折流板、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,壳体多呈圆形,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,管束安装在壳体内,两端固定于管板上,封头用螺栓与壳体两端的法兰相连。
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:
(1)一种在管内流动,其行程称为管程;(2)一种在管外流动,其行程称为壳程;(3)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。管子的型号不一,过程一般为直径16mm20mm或者25mm三个型号;
(4)管壁厚度一般为1mm,1.5mm,2mm以及2.5mm。
(5)它的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、结构紧凑、传热效果好。结构坚固,而且可以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广,故适应性强、操作弹性较大。
与其它品种换热器比较,管壳式换热器的大缺点是传热效率低。
例如,对于水一水换热,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K值范围一般为1150~2230W/㎡•℃,而板式换热器K值为1500~4700W/㎡•℃,螺旋板式为2000~3000W/㎡•℃。
管壳式换热器高换热效率性能 进口换热器,直径低可以到8mm,壁厚仅为0.6mm。
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,今年来也在国内市场逐渐推广开来。管壳式换热器,螺旋管束设计,可以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,加大换热效率。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,大可以达到4.6倍。这种不对称设计,决定其在汽-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。大换热效率可以达到14000w/m2.k,大大提高生产效率,节约成本。
同时,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多为金属结构,随着我国新版GMP的推出,不锈钢316L为主体的换热器,将成为饮料,食品,以及制药行业的选择。
- 上一篇:管壳式换热器是怎样运行的 2021/5/17
- 下一篇:管壳式换热器按照应力补偿的方式不同 2021/5/17